人間通訊社

2025年08月14日 星期四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心靈補給> 鄭石岩佛學講座談禪 講述優質的生活智慧

心靈補給

字級

鄭石岩佛學講座談禪 講述優質的生活智慧

【人間社 劉智惠 台北報導】 2024-05-06
佛光山大慈佛社5月5日舉辦佛學講座,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文山第一分會承辦,禮請國際佛光會檀教師鄭石岩,講說「禪・優質的生活智慧」,現場150人在時而響起的掌聲中,聆聽禪定的真實妙用,與般若的生活運用,鄭石岩首先舉起手中絕版智慧生活小物-竹製禪坐墊,說明禪坐要隨緣方便,隨處皆可。

鄭石岩隨即說明「定慧等持」,回憶起自小學禪,上高中之後,艱苦的工讀生活,以禪坐來放鬆,調和身心,上大學後,忙碌課業與打工生活,疏忽了禪坐功課,直到進入職場,苦惱於面對議會複雜環境及繁瑣人際問題,憶起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的教導,大師對青年學佛教導禪坐,以身心安定為要。因此重拾禪定行持,「心中起定」,由此「定能生慧,有慧才是真定」。

「解脫之法,如來之身,摩訶般若」,鄭石岩請大眾一起誦讀這三句修持法門並說道,能從過去既定的觀念解脫出來,放下執取,得至「如所從來」的如來之身,就能在生活中開展出大智慧,契入《大般若經》中所謂的「如來祕密之藏」。在生活的苦中能看到苦的大用,星雲大師曾鼓勵說,「苦是樂的根源」,能識苦才能苦中作樂,轉苦為樂,「行苦」超越苦而能面對人生。

鄭石岩談到靈山法會上佛陀拈花微笑傳法,指出不立文字的「開悟」,不是天啟或神恩,是宇宙的真實展現,內心的自在,不能用語言表達,現場大眾如能身心不二,展現出自身的佛性,視前庭綠樹或是後山花葉草石都能歡喜在心。平常都是被生活牽著走,若能深呼吸,以禪心面對,就算是在擁擠的捷運車廂中,都能歡喜自在。

「現代人需要禪」鄭石岩說道,煩惱來自習氣,佔有和貪求導致過度工作,使得面對生活疲乏而顛倒錯置,失去快樂,就如同《天路歷程》書中旅者的包袱,要能放下習氣包袱,才能繼續行走天路,用「一朝風月」的生活態度,能得禪定法喜。鄭石岩舉出許多現代科學研究,鼓勵大眾每日靜坐10-20分鐘,能降低焦慮及緊張對身心所帶來的不良影響,家中有在學子女,靜坐能提高學習力,並降低濫用藥物等不良行為發生率。

鄭石岩提到學者研究,坐禪對自我效能的提升,開放的經驗及同理心的展現,能幫助親子、夫妻、人群之間的溝通,學習自我接納,從中找到人生目標,積極自我實現,諸如:喜好吃可以成為名廚,喜好衣裝可以成為戲服設計師,只有一條腿的最佳業務代表,都是自我創造光明的生涯,一燈能除萬年暗,接納自己,走出自己的路。

最後,鄭石岩叮嚀大眾,「人生如夢」,現代生活重感官及占有,要知道都只是夢境,要能覺醒,不要輪迴夢中,夢醒時要知道放下,回到如來法界。大慈佛社烏克麗麗班在講座前,以音樂與眾結緣,講座圓滿後,由文山第一分會會長陳家頤致贈花束,感謝檀教師。
12345678910第1 / 52頁
追蹤我們